手抖就是帕金森病嗎?臨床常見的 4 個誤區
在門診,經常會遇到因為「抖」來就診的患者。抖,在醫學術語中叫做震顫,是指身體某一部分的節律性、不自主的震蕩運動。

震顫在老年人中尤為常見,且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出現率漸高。70 歲以上的老年人震顫出現率為 20%,90 歲以上的老年人則將近一半有震顫的發生。

?

震顫分類

最新的震顫分類將震顫分為臨床特點和病因兩個維度來進行定義。
手抖就是帕金森病嗎?臨床常見的 4 個誤區

誤區一:靜止性震顫等同于帕金森病,動作性震顫等同于特發性震顫

震顫的臨床特點包括四個方面:病史、震顫本身的特點、伴隨的體征和實驗室檢查。
?
而「震顫本身特點」從分布、誘發條件和頻率這三個角度進行描述。其中,震顫的誘發條件是臨床醫生最為關注的,通常分為靜止性震顫和動作性震顫。
靜止性震顫的特點是靜止時出現,隨意活動時減輕,精神緊張時加劇,睡眠時消失。動作性震顫又進一步分為姿勢性震顫和運動性震顫。

手抖就是帕金森病嗎?臨床常見的 4 個誤區
震顫的誘發條件非常重要,但是如果過度重視,可能會導致這樣的誤區:認為靜止性震顫等同于帕金森病,動作性震顫等同于特發性震顫。

其實震顫出現的行為方式并非某種疾病特有的。

例如,靜止性震顫可以見于帕金森病,但是也可以見于中腦震顫、丘腦震顫,在特發性震顫患者中 20-30% 可見靜止性震顫,尤其容易見于病情嚴重、病程長的患者。

不過要是從出現的機會來說,靜止性震顫更多見于帕金森病。如此,我們也進一步理解了新版的帕金森病診斷標準中,靜止性震顫僅僅是做為支持證據出現的理由。

同樣的道理,姿勢性震顫和動作性震顫幾乎可以見于各種情況。有研究發現 PD 患者出現動作性震顫的比例可以高達 88-92%。

誤區二:見抖即怕(帕),震顫 = 帕金森病

臨床上另外一個常見的誤區是:見抖即怕(帕)。很多患者來就診就是因為把手抖和帕金森病等同起來。

必須要反復強調,手抖不等于帕金森病,帕金森病也并不都會出現手抖。診斷帕金森病最重要的核心特征是動作遲緩。

?帕金森病的震顫有哪些特點呢?

帕金森病的震顫常常在疾病早期做為首發癥狀出現,70% 的患者是經典的靜止性震顫。

按照我們前面所說的震顫定義習慣來說:
  • 帕金森病的震顫可分布于肢體、嘴唇或下頜,肢體的震顫通常不對稱;多數為靜止性震顫;

  • 頻率為每秒 4-6 次;

  • 受情緒影響明顯,激動或緊張加劇,睡眠中可完全消失。

  • 有個特別的現象是,當患者在靜止時肢體出現震顫時,變換為保持姿勢的位置,震顫會有短時減輕或消失,數秒后再次出現,我們稱之為再現性震顫。有研究表明,再現性震顫常常提示為帕金森病。

另外一個臨床常見的震顫性疾病為特發性震顫,在鑒別診斷時常常如影隨形。

?

?特發性震顫又有什么特點??
特發性一般多見于上肢、頭和聲音,對稱性分布,女性更容易出現頭部和聲音的震顫。頭部震顫有點頭的,也有搖頭的,我們形象地比做 yes-yes 型或 no-no 型。

這些震顫往往出現于保持姿勢或做動作時,因此容易影響到日常的飲水、吃飯、寫字等動作,損害功能。

有些患者在疾病后期出現靜止性震顫,此時需要警惕是否有合并了帕金森病的可能。特發性震顫的頻率較快,每秒可達 5-12 次。
?
手抖就是帕金森病嗎?臨床常見的 4 個誤區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特發性震顫可以見于頭或聲音,但孤立出現的頭部或聲音的震顫并非特發性震顫,在最新的震顫診斷分類中歸為「孤立性局灶性震顫」。

?帕金森病震顫和特發性震顫的鑒別?

講完了這些,我們來檢驗一下掌握的情況。這張圖片上的兩個人,你覺得哪個是帕金森病震顫,哪個是特發性震顫呢?

手抖就是帕金森病嗎?臨床常見的 4 個誤區
兩個人的震顫都分布于上肢,但是男性患者是單側,女性患者是雙側;從震顫發生的行為方式上看,男性患者是在安靜情況下出現的靜止性震顫,而女性患者是在上肢保持姿勢時出現的姿勢性震顫。

這兩點重要的區分讓我們推測,男性患者為帕金森病震顫,而女性患者為特發性震顫。

進一步鑒別,就需要結合其他方面的臨床特征。
?
手抖就是帕金森病嗎?臨床常見的 4 個誤區
1. 震顫的表現不同

帕金森病震顫表現為經典的搓丸樣震顫,行走時明顯,可以出現再現性震顫的特點;除了累及上肢,還可以累及嘴唇、舌、下肢;頻率較特發性震顫慢。

特發性震顫表現為姿勢性或動作性震顫,行走時消失;可以累及頭和聲音;頻率較快。

2. 從癥狀緩解的角度,兩者的治療方法完全不同,很多特發性震顫可以在飲酒后減輕,而帕金森病震顫則沒有這樣的特點。

3. 從伴發癥狀方面,帕金森病震顫一定會伴隨動作遲緩、僵直、平衡姿勢異常以及非運動癥狀,而特發性震顫則無明顯其他伴隨癥狀。

4. 若長期觀察病情的變化,帕金森病是進行性發展的,就診時一般病程 1-2 年;而特發性震顫一般長期穩定,在就診時通常都已經有 3-5 年甚至更長的病史。

誤區三:特發性震顫和帕金森病非此即彼

雖然我們前面說了很多特發性震顫和帕金森病震顫各自的特征,但如果你因此認為兩者是非此即彼、涇渭分明的,那就又走入了誤區。

手抖就是帕金森病嗎?臨床常見的 4 個誤區

事實上,PD 和 ET 都隨年齡增長患病增加,65 歲以上人群的患病率分別為 1.8% 和 4.6%。ET 更容易發生 PD,風險是對照組的 4-5 倍。

ET 和 PD 臨床特征重疊,有些患者符合兩種標準,這種情況常出現在病程較長的特發性震顫患者,需要警惕可能合并了帕金森病。

?除了 ET 和 PD 還有哪些震顫?

帕金森病震顫和特發性震顫是最為常見的兩種震顫。臨床上,還有相當多震顫綜合征,一般根據發生震顫的條件、是否伴有其他體征等來分類。

手抖就是帕金森病嗎?臨床常見的 4 個誤區
由于這些震顫綜合征并非對應著確切的某一病因,這樣分類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更明確地闡述一種類型的震顫。因此,隨著對疾病認識的深入,這些分類并不是一成不變的。

誤區四:忽略藥物相關的震顫

如果我們把震顫僅僅當作一類癥狀,病因基本上可以符合大部分神經系統鑒別診斷的思路。

包括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遺傳相關疾病,感染或炎癥,內分泌和代謝性疾病、中毒和藥物等。
?
手抖就是帕金森病嗎?臨床常見的 4 個誤區
?藥物相關的震顫?

藥物相關的震顫常常容易被忽略,很多種藥物都可能誘發震顫,包括抗癲癇藥、抗精神病藥、抗腫瘤藥等。

手抖就是帕金森病嗎?臨床常見的 4 個誤區
在藥物誘發的獲得性震顫中,可以出現多種類型的震顫誘發方式,如靜止性震顫、動作性或姿勢性震顫,以及意向性震顫。在臨床中很容易誤診,特別需要密切關注用藥史。
?

手抖就是帕金森病嗎?臨床常見的 4 個誤區


本文首發于 PUMCH 帕友家園(ID:PUMCH-PDhome),感謝作者王含教授授權神經時間修改發布。

手抖就是帕金森病嗎?臨床常見的 4 個誤區

王含

醫學博士,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主任醫師,副教授。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帕金森病和運動障礙病學組秘書,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生化學組委員,北京醫學會帕金森病和運動障礙分會青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帕金森病與運動障礙康復青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人文醫學分會醫學與文學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神經調控聯盟理事,北京神經變性病學會運動障礙疾病和神經調控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老年保健協會腦保健專委會常委,北京神經內科學會(BNA)認知障礙及相關疾病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神經科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學人文雜志》編委,國自然基金評委。

專業研究方向為運動障礙病的臨床和相關電生理研究。在國內外專業期刊發表文章 30 余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一項,做為子課題負責人或項目骨干參與科技部十三五帕金森病相關研究兩項。

專注帕金森病的慢病管理,北京協和醫院帕金森病多科專病門診團隊(MDT)和微信公眾號(PUMCH帕友家園)的發起者和組織者。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